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8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7,16(3):12-22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对今后20年~30年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对影响西北地区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开发地区的选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62.
河北省阳原县冷凉性气候资源开发与蔬菜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立足于冷凉性气候资源的开发 ,将低温干旱资源劣势转化为喜凉蔬菜生产的优势 ,以补充京津及周边地区淡季蔬菜市场 ,这是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63.
全球化形势下地方生产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竞争力问题是现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浙江省和苏南地区 ,传统产业的地方化生产体系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化生产体系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温州地方化企业网络的特征 ,并以浙江温州正泰集团和温州俊尔高聚物公司两家企业为例 ,阐明在全球化作用下 ,地方中小企业可通过企业网络重建和持续的学习与创新 ,构建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64.
唐山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 1 952 - 1 999年唐山市三类产业、工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分析了唐山市的产业发展过程 ,结合 1 985- 1 999年汇总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工业用水量、“三废”排放量 ,比较分析了各工业部门污染源的动态变化 ,剖析了唐山市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 ,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协调唐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和长期任务 ,而改进目前的工业生产方式 ,削减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更为迫切 ,同时应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监督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相似文献   
965.
元素的类质同象置换简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利青 《黄金地质》1996,2(4):39-42
类质同象普遍存在于矿物中,将发生类质同象置换的元素列于元素周期表中,就是作者所编制的元素的类同象置换简表,表中同时列出了主要载体矿物及参考工业指标。  相似文献   
966.
孙曼  宋涛 《中国沙漠》2021,41(4):140-151
在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甘肃省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9个地级市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两系统的评价指数值,然后运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判别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两系统的耦合度也不断上升,呈现出较强的关联关系;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失调和初级协调是主要类型,两系统之间尚未形成互为支撑带动的良好协调关系;区域内9个地级市州按协同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创新产业和谐区、创新产业磨合区和创新产业拮抗区3个类型区;目前区域内只有兰州市和武威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水平相差不大,基本实现了两系统的均衡发展,而其余7个地级市州的科技创新发展明显滞后,尚未形成两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67.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环渤海地区五省份的文化产业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明确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结构是否趋同以及趋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偏离-份额法对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是否合意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五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产业结构趋同,以全国为基准,河北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低,北京最高,表明北京与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最为相似。从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合意性来看,山东的经济增长份额、结构偏离份额、竞争偏离份额均表现为正值,因此,山东的文化产业结构为合意性趋同,而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的文化产业结构为非合意性趋同。  相似文献   
968.
为研究未来区域工业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全局提升和平衡发展,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2011—2016年工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实证分析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繁杂的、多变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差异、地理邻接关系对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性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差异、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69.
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规模、格局及社会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疫情影响下非正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论文从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出发阐释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历史产生和发展要求,基于人口普查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测度了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格局特征,总结了非正规就业者当前面临的社会融合难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路径。结果发现:① 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之间关系密切,非正规就业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非正规就业模式,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② 经多源数据估算,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总就业的33.2%~44.7%,就业人数达1.38亿~1.55亿,以隐性就业部分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少的特征;在雇佣类型上以从事各类非正规工作的被雇型就业为主;行业结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制造业等。③ 非正规就业者主要面临职业困境、户籍限制、公共服务差距、风险应对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改革,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市民化和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7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长沙市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制造业空间也在转型中得到重构。论文以长沙市都市区为例,基于长沙市工业用地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测度指标评估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变迁纳入城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制度体系作用下的制造业空间演变解析框架。研究发现,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郊区化迁移明显,并在开发区内形成集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沙制造业空间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制度、开发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制度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地制度加速了制造业空间郊区化;开发区制度吸引了制造业园区集聚;环境保护制度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规模;产业制度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